10月16日,在長三角科技產業創新論壇上,上海國創科技產業創新發展中心正式成立。本屆論壇則以“科技賦能 產業創新”為主題,圍繞國際科技、經濟合作、未來科技發展及產業趨勢等議題展開探討和交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物流行業2018年能源消費量約4.36億噸標準煤,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占比為9.24%,成為我國碳排放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半p碳”目標下,物流行業必將成為“十四五”期間碳排放重點監督對象,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物流勢在必行。全球企業不斷關注供應鏈網絡系統中的碳排放,正在對物流包裝等關鍵要素形成傳導效應。
對此,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表示,雖然挑戰巨大,但物流包裝“零碳未來”并不遙遠。作為面向全球的智能可循環包裝服務企業,箱箱共用經過了1.0自主知識產權研發、2.0單一制造銷售到循環服務商業模式創新、3.0物聯網云平臺等數字化技術三大階段,完成了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搭建,不斷朝著數字化、智能化方向演進,為4.0“零碳循環伙伴”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2021年,箱箱共用已注冊申請了840項專利、中國已獲得發明專利97項,在智能可循環包裝領域,箱箱共用專利保有量處于全球領先位置。在結構設計、模具設計、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等多個領域,做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同時通過覆蓋全國的30個大倉,2000家上下游服務網點并投入了近百萬只循環共用包裝資產池,讓用戶輕松便捷地享受循環包裝服務。
PaaS(Packagingasaservice)用箱服務和SaaS管箱服務,幫助用戶實現從場外的包裝循環以及到場內的精細化管理。數據顯示,從PaaS到SaaS全鏈路的包裝循環管理,讓循環效率從每年5次循環提升到8次,丟失率從傳統的15%降低到2%以下,極大降低了用戶的包裝成本。經過8年努力,箱箱共用完成了“包裝+數據+服務”自來水型的基礎設施和網絡搭建。前端水龍頭鏈接所有用戶,中段是由中心倉、服務網點、倉儲物流等運營組成的管網,后端是由原創設計和研發、制造組成的供應鏈體系。
會議現場,箱箱共用還成為上海國創科技產業創新發展中心首批產業賦能簽約方,雙方未來將就推動產業賦能、科技成果轉化等目標開展合作。http://www.tslsa.net